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8:53:00    

田运宏 孟姣燕

“让市场更有效,让政府更有为”,看似简单的道理,做起来实为不易。

继112亿元组团投资株洲后,湖南省国资委日前又组织国企走进岳阳,签下超180亿元项目大单。“国资国企走进市州”活动火热开展,是湖南国资委系统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关系的有效实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统筹好“五对关系”,即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这是在更为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之下,对经济发展现状更进一步的细化,为当前存在的外部环境、内部动能切换、供需等问题提供了更为具体的一些方法论。

“五对关系”指引下,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克服困难稳增长,一季度实现开门稳、开门红。20户省属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70.1亿元,同比增长10.6%;利润总额77.48亿元,同比增长25.7%,在全国以及中部地区排名靠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营收477.71亿元、占比30.43%,同比增长15.26%。

“五对关系”的深刻内涵中,藏着湖南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以及当前和未来的着力点。

供需两侧发力,营造有利内循环的“大气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事实上,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湖南国资国企长期以来和当前推进的重要内容。而“扩大内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早在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形成普遍共识。

如何做到供需两侧协同发力?今年,省国资委部署深化国有经济布局,将2025年定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速年”;同时,谋划三个“十大项目”建设稳投资,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

省属国企坚持先立后破、锐意创新,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特别是在钢铁、有色、化工等领域表现不俗。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南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建宇介绍,作为一家有着近70年历史的传统企业,湖南钢铁集团多年来致力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论是在产品结构上,还是在信息化、数智化转型等方面都不遗余力。

目前,湖南钢铁品种钢销量占比提升至64.8%,加速从传统“普钢”向高附加值“特钢”转型。值得一提的是,汽车用钢在品种钢中占比达22.2%,成为产品结构升级的重要引擎。

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投资稳中有进。目前,湖南高速集团在建高速公路11条,总里程1003公里,总投资1527亿元。截至3月底,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81.36亿元,占年度计划284.36亿元的28.61%,同比上年同期完成投资46.57亿元增长74.7%。湖南高速集团表示,今年主动融入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重点关注路网提质、路网优化和完善、国省重大战略等三类项目,进一步提升湖南高速公路通达能力。

湖南港航水利集团聚焦扩大有效投资,持续担好全省水利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排头兵。今年一季度,金塘冲水库工程、长沙至城陵矶一级航道等17个水利、水运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6.59亿元,同比增长27%。

今年省国资委铺排的“十大产业项目”顺利实施,总投资496.18亿元,开累完成投资118.47亿元,一季度完成投资10.17亿元。“十大功能项目”稳步推进,总投资1305.69亿元,开累完成投资536.57亿元,一季度完成投资36.5亿元。

大力提振消费。湖南旅游集团抢抓提振消费的政策机遇,促进旅游资源整合、文旅科技融合,打造文旅新业态,创新文旅消费场景。

2月,湖南旅游集团携手广铁集团,推出全国首列独具湖湘风情的舒适旅游列车——“南方列车·潇湘号”,掀起旅游交通新风尚。3月,旗下阳光集团“万墨VANMO”酒店品牌在长沙亮相,构建“酒店+文化+科技”的复合业态,打造集住宿、社交、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沉浸式旅居空间。5月,重磅打造的岳阳楼夜游演艺项目《今上岳阳楼》将在岳阳楼开演,并常态化落地景区。

供需两侧协同发力,营造好内循环的有利“大气候”。

新兴产业焕新,布局“人工智能+”行动

人形机器人,当前最火赛道。

加速拥抱人工智能,湖南省属国企在材料、制造、机电、工业互联网等方面有显著优势。今年,湖南国资“新春第一会”明确,将“人工智能+”专项行动作为全省国资国企年度“三大行动”之一,强调推动产业AI化、AI产业化,重点布局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密集调研、专班谋划、资源整合,湖南国资国企协同谋划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

中联重科“人机环境”物流机器人项目作为湖南省2025年“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已攻克5项关键技术难题,开发出轮式人形机器人、双足人形机器人样机,初步实现部分日常生活基本动作及工厂物流搬运、分拣等作业。

长沙长泰机器人公司牵头承担的湖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工业机器人用具身智能大模型平台研究与示范应用”已在中南智能产业园启动。

有国资背景的湖南超能机器人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湘江1号”可灵活弹奏钢琴,还可用于助行、助餐、助浴等全方位健康陪护重任。

湘钢“中厚板制造全流程云+AI智能工厂”中联重科“挖掘机数字化全流程管理智能工厂”2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对湖南国资国企来说,培育新动能恰逢其时,更新旧动能势在必行。

今年来,省国资委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两端发力,持续实施省国资“3974”标志性工程,湖南国资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破局。

湖南能源集团旗下金天钛金坚持自主创新,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批量供货三大核电集团的企业,主打产品钛带卷应用覆盖核电、化工、航空、能源、消费电子等领域,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全球前三。

湖南盐业集团纵向延伸盐、纯碱产业链,正极材料钴酸锂在蓝牙耳机、电子烟消费类电子产品电池细分市场实现领跑,在新领域打开一片天地;通过纯碱-电池级纯碱-钠电池正极材料产业链的延伸,新型钠电加速储能场景应用,实现“锂钠齐飞”的产业布局。

湖南高速集团推动产业战略向智慧高速、新能源、数字化、环保方向迁移外拓。“数智云收费站”项目让整站通行效率提升20%。全国首个600千瓦高速服务区液冷超充服务站建成投运。高速公路沿线投运60座分布式光伏电站,路网变“绿电”基地,打造“交能融合”创新样范。

当好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博云新材“长航时全天候大型无人机碳陶刹车材料研发及应用”项目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将大幅提升国产无人机的性能与可靠性。新五丰与国内头部科研院所联合培育的高繁节粮专门化母本新品系和“天心系”优质猪新品系,主要性能达到国内优秀水平,标志着我省生猪新品系选育取得重大进展……

一季度,省属监管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477.71亿元、占比30.43%,同比增长15.26%。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国有经济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沉睡”资产活起来,向高质量发展要效益

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街道,原湖南汽车城的老旧厂房蝶变“科创高地”,正上演“腾笼换鸟”的精彩故事。

始建于1999年的湖南汽车城,曾是全省汽车品牌零售批发综合市场和展厅。2008年前后,随着各大汽车品牌独立建店并搬离,站在高光时刻的汽车城大楼从此变得黯淡。

202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将长沙打造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兴湘集团结合国资国企“三资盘活”,投资1.53亿元将湖南汽车城升级改造为兴湘国科科创园,聚焦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产业招引、孵化企业,打造完整产业生态。2024年底,湖南低空经济集团在该园区揭牌成立。

3月7日,湖南省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在兴湘国科科创园揭牌,负责科创园运营的兴湘科创公司同步揭牌。目前,该园签约和意向入驻科技企业已超50%。

在“五对关系”中,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国企改革的题中之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管好资产和调整负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3月20日,湖南旅游集团旗下阳光资产集团召开优质资产项目交流会,推出灰汤华天土地盘活项目、常德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等六大重点招商合作项目,香港屯门柏丽广场商厦、巴黎华天中国城酒店等六大租赁和转让资产项目,吸引了众多机构目光。

阳光资产集团“家底”遍及湖南、上海、广东、香港和法国巴黎等地,负责管理盘活、运营的资产价值规模上百亿元。怎样让资产“活”起来?该集团挖掘各类资产潜力,联动国内四大AMC(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探索合作开发、资产处置、资产租赁等多元模式,去年利润同比增长超60%。

4月1日,湖南发展发布公告后连拉两个涨停。重大利好是,湖南发展拟购买湘投能源持有的铜湾水电、清水塘水电、筱溪水电及高滩水电股权,交易完成后可控水电总装机容量大幅增长。此前,湖南发展剥离医养健康板块资产,进一步聚焦能源主业。湖南能源集团表示,作为湖南省综合性能源保障主平台和全省能源战略实施主体,本次重组强化资本运作与产业协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在“五对关系”中,强调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

令人鼓舞的是,在面临行业深度调整、经济运行压力极大的背景下,国企沉着应对,深度调整市场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发挥“顶梁柱”作用。中联重科海外业务贡献50%以上的营收,全球竞争力持续增强。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国企改革新三年行动收官年,对湖南来说,要把握做好国资国企发展工作的“度”。国资“大盘子”,固然还需要一定的速度和规模,但不能看得太重,关键是发展要实、质量要高,要的是有质量的速度和规模。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湖南国资国企“挑大梁”将有更亮丽成色。

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肖文伟强调,要时刻牢记今年主要经济指标目标任务,千方百计提升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收现率、主营利润占比等指标,持续完善季度综合体检表,逐级建立符合实际的季度对标体系,进一步找准工作着力点、突破口,确保上半年完成“双过半”。

一季度湖南国资国企实现开门红 20户省属监管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5.7%
https://m.voc.com.cn/xhn/news/202504/28933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