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9:22:00    

参考消息网4月25日报道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4月2日报道,马拉松似乎是保持体形的极端运动。也就是说,它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损害肾脏,扰乱胃功能,增加心力衰竭风险,并引发肌肉骨骼损伤。

别忘了,最初的马拉松选手,即古希腊士兵斐迪庇第斯,就是为了将胜利消息传达给雅典同胞,一口气跑了40余公里,到达目的地后便倒地而亡。

如今一项新研究表明,马拉松也会影响大脑——导致大脑自我吞噬,以弥补跑步过程中损失的能量。

《自然-代谢》杂志3月24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科学家发现,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结束后,体内的一种关键生物标志物——髓磷脂(隔离脑细胞之间联系的脂肪组织)出现了下降。该研究作者称,这表明在某些极端条件下,大脑会消耗髓磷脂作为能量来源。

幸运的是,对于长跑运动员来说,这些影响似乎是可逆的。

通常的机体能量来源——葡萄糖——一旦耗尽,大脑便会转向备用“发电机”,即代谢脂肪,将之作为替代性燃料来源。从新陈代谢的角度来看,大脑更像是一辆“悍马”,而非普通的掀背车。这个极其耗能的器官可消耗20%的人体能量,这就意味着,如果“燃料”不足,大脑便会受损。

佩德罗·拉莫斯·卡夫雷尔是西班牙圣塞瓦斯蒂安一家非营利性研究机构CIC电化学和热能储存研究中心的神经科学家,也是这项研究的合著者。他告诉趣味科学网站,他和同事想要确定大脑的储备能量来源。他们认为问题的答案可能是脂质髓磷脂。

此前对啮齿动物的研究表明,髓磷脂分解所产生的脂肪酸或有助于提高脑细胞存活率。不过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人类尚未可知。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需要耗尽身体的所有能量来源。”卡夫雷尔告诉趣味科学网站。

研究小组在10名研究对象跑马拉松前48小时对他们的大脑进行了扫描,而后在他们跑完马拉松后两天、两周和两个月时又分别做了扫描。该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显示髓磷脂层之间的水分子。

脑部扫描显示,跑完马拉松两天后,大脑中12个区域的核磁共振信号与赛前比有所减少——某些情况下减幅可达28%。不过,大脑整体髓磷脂水平变化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这说明变化仅限于特定区域。

卡夫雷尔说:“我们发现,变化较为显著的区域与运动回路和大脑情绪控制中心相关。”他认为这反映出,在马拉松比赛中,大脑必须保持精神肉体的双重努力。

对于那些担心大脑会自我吞噬的跑步者而言,好消息是:在跑完马拉松两个月后,所有跑步者的髓磷脂都恢复到基线水平。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多学科科学研究所所长克劳斯-阿明·纳韦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他也利用实验室小鼠来研究髓磷脂如何储存能量。纳韦说,论文结论与神经科学家所认为的髓磷脂在大脑中的功用一致。

“髓磷脂不断被制造出来并代谢,”他说,“这就像是一个浴缸,你不断地往里注水,而后又不断地放水。”他补充说,卡夫雷尔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即在跑马拉松之后,大脑的代谢需求增加。因此,储存在髓磷脂中的燃料比平时消耗得更快,导致大脑“缩水”。

尽管如此,并不是说为大脑着想人们不该去跑马拉松。纳韦和卡夫雷尔都指出,这项研究的规模太小,关于马拉松对大脑的影响,需要更多研究才能得出具体结论。他们补充说,马拉松对髓磷脂总体水平的影响非常有限,这也说明了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不过,对于某些人而言,这些影响可能会增加风险。例如,在肌萎缩侧索硬化(又名渐冻症)患者中,由髓磷脂产生的代谢分子会出现短缺,研究人员认为过度运动或加剧这一问题。

卡夫雷尔说,以上理论还需进一步研究来证实。(编译/文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