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文称优衣库退货规则将变更。据了解,原来线上下单门店退货的方式将在5月1日被取消,只能在线上付费寄回指定地址。对此,有网友表示,线上订单无法线下退,小程序购物就不划算了。
退货规则生变
近日,有消费者在网上留言称,优衣库的衣服不好退货了,原来线上下单门店退货的方式将在5月1日被取消,只能在线上付费寄回指定地址。
从消费者提供的门店通知得知,优衣库此次线下退货规则变更具体为,仅门店自提和门店快送订单可以在线下退换,且只能到原门店替换,门店不再支持线上网店购买的订单,消费者可将商品寄回指定退货地址进行退货。
4月21日,有媒体与优衣库深圳一门店确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确实出了新规定,自5月起所有线上下单的衣服无法拿到优衣库线下门店退货,只能寄回指定地址办理退货,至于是否需要额外支付运费则需要关注下单时产品是否包含有运费险。
关于新规变动原因,目前优衣库并未作出公开回应。
对于退货规则的变更,消费者有不同看法。消费者黄女士表示,这样的退货更加智能与简化,线上线下更统一方便管理,“跟大家现在正常网购一样”。
但也有不少消费者不理解,认为优衣库有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可同时供消费者做退货选择,如今变成哪里买的就得从哪里退,限制变多了。“线上网店的商品有运费险,不能到门店退货也无所谓,但在小程序下单的商品没有运费险,不能到门店退货,还要自己出运费。”这一点,让一些消费者不能接受。




△网友评论截图。
中国市场承压
事实上,优衣库在中国市场确实面临经营压力。
4月10日,优衣库母公司日本迅销集团发布截至2025年2月28日的中期综合业绩。上半年,迅销集团实现营收17901亿日元,同比增长12%;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335亿日元,同比增长19.2%。
迅销集团在公告中称,上半年,日本UNIQLO(优衣库)事业分部、东南亚、印度及澳大利亚地区,以及北美、欧洲地区UNIQLO收益及溢利皆获得大幅增长。
然而,优衣库大中华地区业绩却持续下滑。报告显示,该区营收下降约3%,利润下降约9%(以当地货币计算,下同)。中国大陆营收下降约4%,利润下降11%。
中国一直是优衣库最重要的海外市场,2023财年,优衣库大中华区业务营收达6202亿日元,占迅销集团总营收的22.4%,仅次于日本地区的32%;营业利润占比达27%,仅次于日本优衣库的31%。
而2024财年,大中华地区营收占比却降至21.8%,如今持续下跌。
优衣库管理层将品牌表现不佳归咎于50%外部因素、50%内部因素。2024年7月11日,优衣库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潘宁认为,近几年,中国大陆消费者心态发生了变化,在“平替”消费价值观下,性价比消费尤为明显,消费者不再选择品牌产品。
据了解,拼多多、1688上不乏诸如饺子包、空气棉服等模仿优衣库的热门产品,售价远低于旗舰店,价格不少在百元以下。
有服装从业者表示,优衣库卖的都是基础板型服饰,相应的其制造门槛偏低,板型也较容易“复刻”。目前国内服装制造业高度发达,平替和正版区别不大,不少国内服装厂商吃到过优衣库平替的红利。
而在社交平台上,不少自媒体博主也会发布很多平替测评笔记。在某社交平台上,优衣库平替的笔记超过2400条。

△图片截自小红书。
降本增效势在必行
在中国市场,优衣库实体店遇冷,线上电商渠道反而实现突破。
2024年,优衣库在“双11”和“6·18”促销中均位居天猫服装销售榜首。“双11”电商大促期间,优衣库官方旗舰店已成为天猫服饰品牌中首个破亿的直播间,直播销售额同比增长约50%,占电商销售额的20%以上。潘宁在2024年7月提及,电商渠道约占总销售额的25%,正培训约2000名员工在门店直播,目标是将电商提升到总销售额的30%。
众所周知,优衣库有成熟的线上下单、线下提货策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店仓合一”策略也是优衣库提升中国市场业绩的通盘布局。很多消费者会因为线上下单线下自提的服务产生更多消费,线上线下形成互相引流、互相承接需求的闭环。
有研报称,优衣库为了防止爆款产品缺货,主动增加了仓库和门店的库存。当优衣库一个个门店成为电商渠道仓储、物流环节中的中转站,实则给品牌省去了很大一块仓储成本,还能快速响应市场端的需求,及时清理库存。
另外,优衣库的自营App还上线了类似“即时零售”功能,下单时选择门店急送,最快一小时发货,当日速递。
然而,自今年5月开始,线上网店订单不再可以在线下门店退货。可见,优衣库从一定程度上收窄了门店自提退换货策略。
有业内人士猜测,优衣库此番举措或与企业控成本有关。“退货率是时尚行业盈利的一大卡点,随着如今‘平替风’越来越热,曾经以经典款平替深入消费者心智的优衣库也面临白牌商品的冲击,更需要关注企业的降本增效。”
优衣库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扭转中国市场的局面,此次线下退货规则调整或是其降本增效的一个开端。(蒋永霞)
优衣库退货规则生变,你还会买吗?评论区聊聊吧~
中国商报综合自南方都市报、红星新闻、证券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