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曾小燕

春风从梁平三新村的火烧塝垭口吹过来,吹过龙庙,吹过甘田子,吹过印盒寨,吹过山梁上的尖包,一夜之间,浅紫色的樱花,白茸茸的杏花,粉嘟嘟的桃花次第开放。
一大早,老陈急匆匆走在春风里,他要到火烧塝去看桃园那条准备油化的公路。春节前,区交通运输委带领施工单位到村里开了协调会,约定先挖补公路,拓宽路基,等到来年三月翻春,天气晴朗了再完成油化。可眼下连续半个月的雨,让油化迟迟动不了工,老陈心里有些急。
路过桃园小镇,守在村积分超市的郑大姐探出头来问,陈书记这么早去哪里?老陈没停步,边走边说天晴了,去前面看看挖补的路。郑大姐问快铺了吧,大家都盼着呢。老陈说快了快了,天气好的话,这两天就能铺好。
再往前走,是三新村黄桃种植基地。几泼春雨过后,粉红的桃花星星点点夹杂在菜花丛中,放眼望去,满树娇柔,万枝丹彤。老陈停在一株桃树下,望着盛开的桃花,心想今年的黄桃应该比去年收成好。去年天干,产量赶不上前年。想到前年,老陈心里有些乐。
前年6月,老陈刚到三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接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帮村里卖黄桃。
那年黄桃结得又多又大,可惜宣传不够导致滞销,村干部急得跳脚。老陈了解情况后,一边组织村民下桃子,一边八方打电话找销路,晚上又带着村干部进城,在双桂湖和大河坝菜市场摆摊兜售。半个月时间,十几万斤黄桃销售一空,村集体经济收益创收20多万元,老陈那张晒得黢黑的脸笑得稀烂。
想到去年,老陈也颇感欣慰。虽然产量不高,但因为有了口碑,黄桃三天售罄。除此之外,老陈还向区财政争取了10万元资金,把村办公室修缮一新,村民来办事,直夸整得好。他还给村里安装了健身器材、路灯和广角镜,集资30多万元建成了桃园管理用房,为40多家农户进行了立面改造。最让老陈骄傲的是,他推行的积分制率先在全区落地,有效推动了乡村治理工作。
今年是老陈驻村的第三个年头,油化这条进村的主公路是开年头等大事。村民盼着出行能走好路,一条有品质的公路更能提升一个村庄的颜值。
这些年,三新村村民依靠就近务工务农、种植桃李、养殖黑山羊,创立了具有三新特色的麻竹、土面、粉条加工厂,乡风文明逐步提升,村民生活日渐富裕。如今,三新村已经成为全市乡村治理的典范。有了好的基础,老陈信心满满,计划下一步再种植500亩药材,力争村集体经济收益创收300万元。
老陈是军人出身,在村民眼里,老陈性格直爽,没得弯弯绕,偶尔还有点傻乎乎。
下村路上,老陈遇到上坡干活或是走亲访友的村民都会把车刹一脚,问要不要坐一截。入户遇到上了年纪的留守老人,老陈就问有没得鸡子鸭子或蛋卖给他。遇到村民杀猪宰羊,老陈也要凑过去买上几大坨。
周末回到家,他把家里的厨房摆满了大筐小筐的蛋,冰箱里塞满了鸡子鸭子牛羊肉,柚子橘子还有蔬菜更不用说,几麻袋几麻袋地往屋里拖。
老陈的爱人笑着骂他脑壳有毛病,老陈也不辩解,乐呵呵地将这些东西分送给亲戚朋友。最初村里的人以为老陈是个“好吃佬”,后来才晓得,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老百姓。
老陈嗓门大,做事雷厉风行,自恃粗人一个,但也有柔情的一面。老陈的爱人和他同一批下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并且同在东山片区。
老陈在柏家镇三新村,爱人在蟠龙镇银河村。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两个村的直线距离不到三里路,但夫妻俩一周只能见一次面。
老陈下村路过桃园观景台,会停下脚步,站在观景台上默默地看上一阵。次数多了,同路的艾书记问老陈在看啥。老陈哈哈一笑说,我老婆在山下。艾书记恍然大悟,说你晚上把嫂子接上来住嘛。老陈大手一挥说,等哪天把这条路修通了,她自己走上来。艾书记打趣说,那二天这条路就叫鹊桥路,老陈连连点头说要得!
老陈一路想着工作上的趣事,一路马不停蹄地穿过桃园,穿过龙庙和老车坝,转过弯来到了火烧塝,一辆黄褐色的摊铺机赫然出现在眼前。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区交通委小唐的电话。小唐说机器一早开上来了,趁天晴,下午开始铺路!
老陈悬着的心,像拂过一阵春风,噗呲呲落了下来。
阳光洒满大地,洒满三新村的田野、村舍和庄稼,洒在盛开的花朵上,方圆10平方公里的小山村溢满了春色。
春到三新处处景,千山竞秀万象新,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迎着朝阳,老陈甩开臂膀,大踏步走进这山花烂漫的春光里,从容且笃定。
原稿点击>>
【两江潮】曾小燕|春到三新-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