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丽江日报】
原标题:从“诗和远方”到“第二故乡”

丽江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正不断吸引旅居客的到来。
玉龙雪山的皑皑白雪映照着束河古镇的青石板路,纳西古乐的悠扬旋律飘荡在烟火气的四方街。丽江,正从传统旅游胜地转型升级为令人向往的“旅居天堂”。近年来,丽江全力打造“旅居丽江”新品牌,让“舍不得的丽江”成为从“旅游”向“旅居”迭代升级的闪亮名片,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在这里“慢下来、住下来、留下来”,体验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
丽江的独特魅力,源于其多元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完美交融。这里既有巍峨壮丽的雪山峡谷,也有温婉秀丽的古城水乡;纳西族、彝族、傈僳族等多民族共生共荣,孕育出“三多节”“火把节”“阔时节”“转山节”等民俗节庆盛宴,东巴文字、纳西古乐等非遗瑰宝薪火相传。如今,丽江的旅居产业已形成乡村旅居、城镇旅居、度假旅居、养老旅居、医养旅居、文艺旅居、体育旅居等七大业态,不断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丽江的旅居产业,无论哪种业态,都深深融入了在地文化基因。”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和丽斌说,旅居丽江,不仅能深度参与民俗节庆,还能亲手体验东巴造纸、纳西刺绣等非遗技艺,真正实现“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旅居理想。
产业的蓬勃发展,正让丽江成为“新丽江人”的筑梦之地。2024年年底,《加快推进旅居丽江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实施,明确到 2027年将建成 150个乡村旅居重点村。据丽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荣祥介绍,目前全市已开工建设7个乡村旅居项目,包括古城区的普济村、玉龙县的打渔村等。
在普济村,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村旁的普济寺钟声悠悠,漫步其间,可感受纳西人家的烟火日常;清晨薄雾缭绕的田野,傍晚徐徐升起的炊烟,皆是岁月静好的模样。背靠巍峨玉龙雪山的玉湖村,石头砌成的房屋古朴典雅,记录着马帮的传奇;雪山倒映湖面,草甸如茵,骑马踏歌,在这里邂逅古老的东巴文化,让人在静谧与壮美中,寻得心灵的归宿。
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社区,玉龙县拉市镇均良村,宁蒗县红桥镇黄腊老村、永宁镇温泉村等独具魅力的古村落,也凭借自身浓郁的民族风情、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旅居者纷至沓来,体验惬意悠然的乡村“慢生活”。当下,全市正稳步推进25个乡村旅居样板村(组)的建设工作,通过招商引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致力于将乡村打造成令人向往的诗意栖居之地。
李荣祥表示,将结合全市民宿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加大财政投入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进一步提升旅居村水电路、康养娱乐、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指导各地按照“轻介入、微改造、精提升”的理念,充分盘活闲置资产开展旅居建设,打造主客共享的丽江乡村旅居目的地。
丽江,四季如春,空气清新,被誉为“天然氧吧”,这些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环境,为丽江医养旅居提供了天然优势。在永胜县的程海湖畔、华坪县的鲤鱼河畔、玉龙县的玉龙雪山脚下、古城区的大研古城一隅、宁蒗县的泸沽湖边,森林康养、滨海康养、田园康养等一个个医养旅居项目正蓬勃发展。“海拔2000米至2500米的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有‘温和应激效应’,可激活人体红细胞生成、增强心肺功能,对慢性病及亚健康状态具有调节作用。”云陌康养项目负责人和明菊说。
医养旅居产业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近年来,丽江出台“银龄医师”人才引进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医养项目。这些政策极大推动了医养旅居产业快速发展。
此外,旅居者可以深入体验丽江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精神生活。这种文化与康养相结合的模式,不仅让旅居者在旅居过程中休养身心,更满足了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提升了幸福感。
在文艺领域,丽江同样展现出独特的吸引力。地中海度假区今年启动的“艺术家驻留计划”,邀请创作者在雪山脚下驻留 3个月至 1年,其作品将永久陈列展出。“丽江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为艺术家提供了丰沃的灵感土壤。”地中海度假区营销高级总监刘一萱说,艺术作品不仅是文化瑰宝,更成为吸引游客的强大磁场。
数据印证着丽江发展旅居产业的底气: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 8064.33万人次,同比增长18.45%,旅游总花费 1382.23亿元,同比增长 6.41%;2025年一季度,接待游客 2007.64万人次,同比增长 4.3%,旅游总花费 327.61亿元,同比增长 1.83%。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服务质量提升、重点项目建设、精准定位营销、业态深度融合、专业人才引培等五大方面,持续推进旅居丽江建设。”和丽斌表示,丽江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质的服务,邀请全世界的人们来此感受“舍不得的丽江”,让这座千年古城成为更多人的“第二故乡”。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