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22:33:00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林泽楷 郑婉倩 记者 张帆

焊接新轨道。林泽楷 摄

近日台州轨道交通S1线轨道检修人员巡检时在恩泽医院至台州汽车南站区间内发现一处钢轨灼伤。为确保运营的安全稳定,4月18日深夜到19日凌晨,一场争分夺秒的200分钟钢轨更换攻坚战就此打响。

钢轨作为列车运行的关键基础,直接承受列车及其荷载的巨大压力并引导列车的运行路线,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需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钢轨灼伤是铁路系统中较为常见的钢轨缺陷,成因复杂,除列车运行产生高温这一因素外,电极接触不良、金属物放电等情况,都极易引发钢轨灼伤,进而影响其使用性能。因此,轨道检修人员一旦发现灼伤的钢轨,会根据灼伤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从而保障列车按照规定速度安全、平稳且不间断地运行。

在轨道专业工程师的指挥下,维修队伍被划分为焊轨、锯轨、技术及探伤检查小组,协同开展作业。18日23时57分,首批进入隧道的轨道专业人员开始搬运设备。因隧道空间有限,长约8米、重达960斤的钢轨需分批次运输至作业地点。

切除病轨。林泽楷 摄

19日0时17分,锯轨小组启动设备,精准的根据既定位置切割伤损钢轨,刹那间火花四溅,切割的轰鸣声在狭长的隧道中久久回荡。

“一、二、三,起!”随着整齐的号子声,二十余人齐心协力将旧轨移出路基,新轨精准落位至待焊点。技术小组随即展开焊前准备:除锈、打磨、精密调平一气呵成。焊轨小组紧随其后,仔细检查模具密封性后点火作业,丙烷火焰与焊剂引发剧烈反应,2500℃高温瞬间熔融钢轨。铝热反应形成的液态金属完美填满轨缝,在隧道中绽放出耀眼光芒。

1时19分,焊后工序紧锣密鼓推进:拆模、推瘤、精细打磨三道工序环环相扣,风冷与水冷双管齐下加速降温。探伤小组利用焊缝探伤仪对焊缝进行全方位“体检”,0.1毫米级的检测精度确保不留隐患。2时45分,线路几何尺寸复核达标,百余件机具迅速撤离。3时10分,人员与设备全部撤离,圆满完成此次换轨任务。

这场持续200多分钟的紧急钢轨“外科手术”,每个环节都争分夺秒,容不得丝毫懈怠。测量、拆卸、打磨、搬运、焊接、探伤,每一步都紧密相连,每一项操作都与安全这根生命线紧密相连。台州S1线轨道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守护线路安全,保障每一趟列车都能安全、平稳运行,为乘客的出行保驾护航。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