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合理制定初中英语课时目标
摘要: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课时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先头兵。笔者通过对当地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发现教师在课时目标设计时存在将课时目标描述等同于课程标准、行为主体指向混乱、行为动词不当等五个突出问题,随后以案例的形式探讨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如教师要研读课程标准、合适教材、设计目标时要从学生角度出发等相应解决问题的办法,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课时目标;教学设计;语言知识;行为主体;行为动词
一、引言
随着课改的深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英语教师开始认识到课时目标设计在听说课教学中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涉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要围绕课时目标进行。课时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要素,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教师只有从课时目标出发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它又是教学活动的终点,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整合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组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运用评价方式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接近学习目标。由此可见,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课时目标支配整个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归根到底是由于教师设计的课时目标出现了问题。
仁爱版(Project English)(2011)初中英语教材,每册共四个单元(九年级下册为两个单元),每单元由单元—话题—功能—任务构成。每单元分为三个话题,每个话题分A、B、C、D四个部分。其中,Section A和Section B是听说课,以话题形式呈现对话、单词教学,Section C为阅读教学,Section D为任务型教学。四个部分都围绕话题主题展开,整个话题是个有机整体。完成一个教学,大约需要5课时。笔者以仁爱版教材为依据,通过分析教材以及对当地初中英语教师教案设计的调研,发现教师在课时目标的制定和落实中存在如下问题:
(1)将课程标准里的某些目标描述作为具体的某一课时目标;
(2)课时目标所描述的行为主体混乱,有时指向教师,有时指向学生;
(3)课时目标围绕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进行;
(4)课时目标形同虚设,表达含糊,行为动词不当,缺乏有效检测的手段,可操作性差;
(5)将课时目标一一罗列,缺乏层次性,重点不突出,难以实现多维度的课时目标。
课时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当地教师的实际教学案例,探讨中学英语课时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优化课时目标的策略。
二、教师设计课时目标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将课时目标描述等同于课程标准
课时目标是一堂课要达到的教学结果,与国家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年目标、单元目标相比是最基础、最具体、最细化的目标。教学目标包括课程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之下又可分为学年(学期)目标,接着是单元(主题)目标,最后才是课时目标。
【案例一】八年级上册Unit 3 Topic 2“What sweet music!”Section B
一、知识目标
1. 继续学习感叹句
(1) How exciting!
(2) What sweet music!
2. 谈论音乐类型
3. 学会如何表达喜欢与不喜欢
(1) It’s great! I love it!
(2) It is good music.
(3) I don’t like this kind of music.
(4) I hate to listen to rock music.
二、能力目标
1. 能根据个人喜好话题进行简单对话;
2. 能读懂短文并抓住大意。
三、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大胆实践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对生活、未来的积极态度。
【案例分析】在以上案例中,执教教师所设定的能力目 标“能根据个人喜好话题进行简单对话;能读懂短文并抓住大意。”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大胆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对生活、未来的积极态度”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对中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很明显,该教师将课时目标描述等同于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没有必然的关联,无法在实际教学中真正落实又无法发挥指导教学的作用。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负责制定,对各级教学目标起到导向作用,相对于课时教学目标,它是抽象的、笼统的、宽泛的、上位的。出现上述目标设定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认识存在偏差,将课时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混为一谈。教学目标体现在课程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多个层面上,层次搞不清楚,势必会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教师有效设计并落实好课时目标就要提高认识,进行专业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研读课程标准、教材分析、课例分析、专题研讨等,对英语课程理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在制定课时目标时不会失去教育以人为本的目标和方向。上述案例中的情感目标可以进行如下描述:“通过了解不同乐器和欣赏不同种类的音乐,学生们能够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美的享受,用音乐来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陶冶情操。”课程标准只是给教师们提供了备课的参考和依据,而进行有效的课时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分析教材,明确编者意图,把握话题之间的联系以及话题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找到各部分的侧重点,才能设计出正确的课时目标。本案例Unit 3 Topic 2“What sweet music!”Section B,是对Section A的进一步学习,因此在学习目标要求上要比Section A高。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目标要求,教师在设定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遵循共同而又有区别的原则,即基础目标与个性化目标相结合。如能力目标可以表述为“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根据个人喜好乐器进行简单对话;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复述短文大意。”

(二)课时目标设计行为主体指向混乱
有些教师在设计课时目标出现行为主体颠倒或混乱的现象,如“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等。
【案例二】七年级上册Unit 3 Topic 2“What does your mother do?”Section A
一、知识目标
1. 词汇:home, kid, glad, mother, father, doctor, parent等。能听懂、快速辨认、正确朗读单词。
2. 语法:掌握动词变名词的一般方法,例如,teach- teacher, work-worker; 一般现在时的特殊疑问句: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3. 交际句型:打招呼:Glad to meet you! Glad to meet you, too.;询问职业:What does your mother do?She is a cook.
4. 语音:初步掌握本课中的读音和单词。
二、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掌握所学词汇和熟练运用句型;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和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情感目标
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在新环境中如何与人打招呼、询问家庭成员的职业;结交新朋友,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群体之中。
【案例分析】从以上课时目标中可以看出,该教师设计的知识目标“能听懂、快速辨认、正确朗读单词”“掌握动词变名词的一般方法”“初步掌握本课中的读音和单词”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能力目标“使学生……,培养学生……,提升学生……”谁“使”?谁“培养”?谁“提升”?很明显,行为主体是教师。在情感目标中第一句的行为主体是教师,第二句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时目标设计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即使省略也是明确指向学生的行为”。
行为主体(Audience),意为学习者,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出现行为主体指向混乱的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落实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许多教师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达成设定的目标(贾秋林,2014)。
上述英语课时目标中的能力目标描述可以改为“学生能听懂、快速辨认、正确朗读所学词汇,通过对话、表演等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和任务,能够熟练运用句型 What does your father/ mother do?He /She is a ...,初步形成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增强英语学习兴趣。”
(三)课时目标偏重语言知识
很多教师习惯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和学习的奴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创新思维很少关注,在设计课时目标时,将知识目标等同于课时目标,课时目标中罗列的都是教学内容中的单词、词块、语法等语言知识。
【案例三】七年级上学期,Unit 3 Topic 2“What does your mother do?”Section B
1. 学习表职业及工作场所的词汇、句型。
work, hospital, restaurant, on, farm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She is a cook.
Where does she work?
She works in a hospital.
2. 学习构词法
【案例分析】该教师在课时目标设计中只关注了知识目标,目标维度单一且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目标要求。从教学过程看,该教师只面向全体学生,并没有注意到个体差异。复习环节围绕Section A重点句型进行练习,接下来的时间采用“讲—练”模式围绕知识目标反复练习,作业是背诵课文1a对话。这样的目标设计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重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和大量机械的练习,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枯燥无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出现上述问题,有教师讲课习惯的原因,有些教师讲授欲望强烈,也有考试制度的原因,但主要还在于教师教育观念没有完全转变过来,没有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习惯于从自身出发设计教学。
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教育部,2012:2)。

(四)课时目标表达含糊,行为动词不当,可操作性差
教师课时目标表达不清,一方面在目标设计中的行为动词缺乏可操作性。行为动词指向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必须是可测量、可操作、可评价、可观察的。另一方面,教学效果无法有效测量。制定课时目标是为了便于客观地评价,而不是表达理想的愿望。事实上,只有具体的、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任美琴,2013)。
【案例四】七年级上学期,Unit 3 Topic 2“What does your mother do?”Section B
1. Knowledge Aims
(1) Learn phrases: in a hospital, in a farm, in a school, in an office.
(2) Talk about people’s work and where they work
What does she do?
She is a nurse.
What do they do?
They are office workers
Where does he work?
He works in a school.
Where do they work?
They work in a hospital.
2. Ability aims
(1) Enable the students to introduce other people’s information.
(2) Train their ability skill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3) Train their ability skills of observing and summary.
3. Emotional Aims
(1) Educate the students to form a healthy habit of learning English.
(2)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of learning English.
【案例分析】教师在设计课时目标时,将课时目标译为aims有失准确,其英文表达应该是objective,即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具体课时目标(刘巧平,2014)。该教师在设计知识目标时用learn和talk about两个行为动词,我们只知道将要进行语言知识教学,至于学生学习和讨论到什么程度,都无从知晓。很多教师在陈述课时目标时使用“了解、学会、激发、培养”行为动词,这些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评价时难以操作。如“了解”,到什么程度才算了解?是能“说出”还是能“辨认、识别”?“培养”是指“养成”还是“形成”?这些行为动词具有普遍性,适应于各种教学情境,在课程标准里用得较多,而对具体的课时目标就不适合了。
又如,“Train their ability skill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听不等于正确听懂,说不等于会说,读不等于能够读正确,写不等于正确书写。另外对于情感目标的描述,在短短一节课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养成?这些目标的达成度同样也无法测定。课时目标表述不清,原因在于教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奉行拿来主义,将教参或教案集里的课时目标直接摘抄下来,使教案显得环节齐全,步骤完整,于是课时目标成为摆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也是教师长期受到形式主义影响造成的。
行为动词(Behavior),指通过学习,学习者能够做什么,即行为的变化。梅杰(Mager, 1962, 1984,转引自陈红娟,2013)说过课时目标要想有用,就必须清楚地说明经过教学后学习者应该能够做什么。
上述英语课时目标中的知识目标描述可以改为“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在对话中正确使用短语in a hospital, in a farm, in a school, in an office;对能力目标的描述可以改为“通过对本节课语言知识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听懂、会说、会写、会读所学语言知识,能在真实的语境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表达思想。”
教师要避免使用像“掌握、了解、培养、提高、激发、促进”等动词。教师运用显性的、操作性强的动词如“初步形成……”“说出……”“解决……”等表达课时目标,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将课时目标转化成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课程标准》中,描述语言技能目标的动词有“能听懂、能 理解、能读懂、能找出、能使用”等,描述语言知识的动词有“了解、知道、理解、学会”等,描述情感态度的动词有“体会、感知”等,描述学习策略的动词有“借助、寻求、尝试”等,描 述文化意识的动词有“知道、了解、关注”等,教师在设计课 时目标时,可以参考使用。
(五)课时目标面面俱到
很多教师备课时,为了体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或是为了夺人眼球,总是每节课都将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一一罗列,所设计的教案看起来很完美,实则没有实用价值。
【案例五】七年级上册Unit 3 Topic 1“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Section A
1. Knowledge objectives
(1) Grasp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 could, tell, sure, some, with, help sb. with sth., well, problem, often.
(2) Grasp Present Simple to do
—Do you come from America?
—No, I don’t.
—Do you like Chinese?
—Yes, I do.
(3) Learn how to ask permission and make requests
—Excuse me,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your name?
—Sure.
—Could you help me with it?
—No problem.
2. Ability objectives
Learn how to ask permission and make requests.
3. Moral objectives
Students like to study English better by taking part in the English corner activities.
4. Learning strategies
Students can speak in class actively and go to the English corner after class.
5. Cultural sen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foreign culture.
【案例分析】该教师在设计课时目标时,有较强的目标意识,将英语课程总目标的五个方面都一一列了出来。就目标而定目标,很难在短短一节课中实现所有课时目标,多目标等于没有目标。课时目标是课程目标的细化,教师在设计课时目标时应该考虑这五个方面的要求,但不是说每次设计课时目标时要将这五个方面全都体现出来。课时目标分为操作性目标(performance objective)和表现性目标 (expressive objective)两类。操作性目标指的是便于观察和量化的目标,如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表现性目标指难于观察和测量的目标,如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化意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课时目标的三个维度,是彼此不能分开的,实现某一维度的同时,必然会伴随着其他维度的出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都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这些表现性目标具有隐性和长远性的特点,很难把握。无论课时目标设计多么完美,如果实现不了,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像案例当中的情感目标“Students like to study English better by taking part in the English corner activities.”就无法在课堂上实现。因为从学习策略“Students can speak in class actively and go to the English corner after class.”的方面看,学生参加英语角的活动是在课外进行的,与课堂教学活动无关,在课堂上根本无法操作,纯属摆 设。教师应该尽可能从具体、外显层面将表现性目标融到每 节课当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得到。教师在设定课时目标时,教师应该在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根据,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单元目标,制定出科学、具体、明确的但又有所侧 重的课时目标来指导中学英语课堂,不必面面俱到。
三、结语
课时目标是唯一的一级由教师自主决定的目标,它是内容最具体、对教学指导最直接的一级课时目标。教学目标、学科总目标的最终实现都要通过课时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去实施、去体现。笔者建议,教师的课时目标的设计与实施要做到:有学生、有目标、有操作设计、有学习过程、有交流和互动、有逻辑、有效果。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只有对教材的多元解读、对课标的多元理解,对学生已有知识充分地了解,一节课的目标确定才能更合理,核心目标更清晰,这样的教学设计才会更合理。
How to Design English Classroom Objective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Wen Xiaoxia
Abstract: Teaching objectives are important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designs of some classroom lessons and proposes five prominent problems. This paper tries studying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in the way of case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classroom objective; teaching design; language knowledge; audience; behavior
